背景图

一定要懂!底层逻辑,正在拉开你和竞争者的距离……

来源:天火娱乐 作者:天火娱乐 日期:2023-06-03 20:43

世间的自然万物,均以立体的结构,呈现在世人面前。在花叶繁茂的二维表面之下,有着枝干盘错的三维空间。

所谓“底层逻辑”,正盘绕在主干底部,是接近本源的逻辑与规律,代表着事物发生的根本缘由。

概率取胜的世界,谁还在靠运气?

围棋,作为中国传统棋种,自春秋战国起,便广为流传。双方分执黑白两子圈地盘。占地多者,则为胜方。

规则虽然很简单,但黑白分明的棋盘之上,上演的却是一场暗流涌动,讲究策略的博弈游戏。

韩国天才棋手李昌镐,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自己“从不追求妙手”。每一手棋,他只求51%的胜率。

高手过招一局棋,约有两三百手。按照李昌镐的说法,只需在一百五十手后稳定发挥,就能凭借足够多的迭代,稳超胜券。

不可否认,人人都喜欢扭转乾坤,一招制敌的戏剧性场面。不过,那是艺术作品里,有主角光环的人,才被允许做的事。如此一看,哪还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伟大比赛?分明是一场算法,分明用概率取胜。

不过,没过多久,围棋界的巅峰成就,就被横空出世的阿尔法狗(AlphaGo)截胡。自登场到退役的25个月里,这款计算机程序连连斩落当代的中日韩顶尖棋手,一举封神。

其实,阿尔法狗在序盘时,是在通过计算定式变化,演算往后的百余步。根据最终形成的树状推演图,便可得出每一手的胜率。

到头来,被神化的围棋AI,依旧是和人类一样在玩算法,只不过“模拟预演”的次数多了,结果就更精准罢了。

太阳底下,还真是没什么新鲜事。概率取胜的世界,谁还在靠运气?

诚如股神巴菲特所说,人生就像滚雪球,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,和很长的坡。意思是,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,要找准正确的方向,并不断重复。哪怕每次只是比别人好1%,也能从漫长的细微变化中,成就极致。

过半的企业家,都不具备“金三角”特质

2018年了,社会人已然接受“成功是不可复制的”这一既定事实,却依旧喜欢“窥探”他人成功的诀窍。

为什么?因为成功的底层逻辑并不难,具备了“金三角”共通点。

1.洞察

听说过“神仙投资”法吗?巴菲特要说第二,估计没人敢说第一了。

因为老爷子连自己的投资心得,都描述得云淡风轻:很简单,你只需要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,买入一家好企业的股票,然后坐等它上涨就可以了。

这番话看似轻松,实则暗藏玄机。什么是合适的买入时间呢?什么样的企业才称得上好呢?买入多少合适呢?

成功人士的洞察力,就如同昆虫的触角,对生机与危机,有着天生的感应能力。正是巴菲特独到而敏锐的眼光,拉开了他与一般人之间的距离。

著名跨国公司,雅戈尔集团,自手工作坊起家,而后发展成全球衬衫标杆,甚至投身于房地产和金融投资。这几轮转变的幕后推手,正是独具慧眼的董事长李如成。

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这般洞察力,不懂得探索正确的盈利途径,只会沦为市场的牺牲品。不懂得分析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,只会错失高速成长的机会。

就像足球场上,最核心的不是锋线杀手,而是负责控场的中场球员。真正的高手除了“厮杀”,还会观察。成功,从来不依赖于冲动的心血来潮。

2.专注

2017年,美国HBO推出一部纪录片《成为沃伦·巴菲特》。影片中,比尔·盖茨和巴菲特二人,在没有交流的前提下,分别写下了一个对自己最有帮助的词。

而答案,却惊人的统一:专注。

人们通常说的专注,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:时间与投入度。

时间,是为了达到专注,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之一。如果没有时间的累积,没有重复的练习,动作就无法形成肌肉记忆,化作本能。

而投入,除了指无二心的状态,还代表着拒绝诱惑的决心,和排除干扰的耐力。刷微博、看抖音、玩游戏,以放松的名义,过度分散在玩乐上的时间,都是在对成功“耍流氓”。

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,在《异类》一书中,曾提出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: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

请问,你的一万小时从何而来呢?

成功不是凭空幻化的景象,每个人都是莽莽大地之上,天生的斗士。之所以会有伟大和渺小的区别,是因为比起浅尝即止的虚度,有人更乐意去静下心,慢慢“熬”。

3.反省

偶尔的幸运,是因为上帝在打盹。但持续的成功,却要在他眼皮底下,不断反省才能形成的。

三十年改革开放,为经济成长送来了春风,此话不假。但当年起家发家的企业中,还留存了多少个?又有哪些具备了“百年基业”资质?为什么拥有类似条件基础的企业,会在时代的推动下,通向不同结局?

如果说企业家,是降低企业成长风险的关键。那反省,正是在考验企业家突破瓶颈和衰退的能力。

不及时反省,往往会落入两大陷阱:“战略冒进陷阱”和“战略保守陷阱”。而自知之明,避免冒进;危机意识,打破保守。

华为创始人任正非,作为中国知名企业家代表,曾在企业前景一片向好之时,写了《华为的冬天》一文,进行自我批评,以遏制企业内部的自满风气。若任正非并无反省精神,如今的华为,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了。

商场之上,翻云覆雨,只在顷刻。见惯了太多人不愿优化脱离时代轨道的底层逻辑,所以对他们的消逝,早有预感。

若无疏朗清明的逻辑主干,如何求得累累硕果的成功?观念造就行为,光鲜成功背后,永远有着平淡却可贵的沉淀。